生姜,作用,毒性,功效,苦寒

提問: 為什么有些中藥要用空腹淡鹽水送服 問題補充: 為什么有些中藥要用空腹淡鹽水送服 医师解答: 在一般人的認知里,服藥不能用果汁、茶水,最好是白開水。但實際上,這并不是絕對的。曾有位王女士在醫生那兒開了中成藥,回家后像往常一樣用白開水送服,效果很不明顯。之后在老中醫指導下,將相同的中成藥用淡鹽水送服后,效果竟大為改觀。其實,這正是遵循了中醫中的“藥引”理論,將淡鹽水用作藥引,因而加強了藥效。  藥引又稱引藥,是中醫理論中特有的一種用于配合中成藥使用的服藥方法。這些藥引大多是一些生活常見藥,還有不少是食物。為什么服中成藥要用藥引呢?這是因為,患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,由于體質、并發癥等因素的影響,會出現不同癥狀。為了更好地針對病情,有時就需要用藥引來補充中成藥的某些不足。   藥引主要作用有4個   一是引經作用,藥引可以引導中藥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臟腑。如治療腎陰虛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,用淡鹽水送服就會效果更好。因為根據中醫理論,咸味能入腎,可引導補腎藥瞄準腎,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對腎的治療作用。   二是用藥引可以增強療效,臨床上中醫把常見的感冒分為風寒型和風熱型,治療風寒感冒時要用辛溫解表的中藥,這時如加入生姜或蔥白為藥引,就可加強發汗解表的功效。   三是解毒作用,有些中藥有毒,加入藥引就能減低毒性,如生半夏、生南星等毒性較大,必須用藥引生姜降低其毒性,才能保證更安全。   第四,用藥引能起到保護胃腸道的作用。有些藥物會刺激胃腸道,進而影響消化和吸收。如清熱解毒的白虎湯,因苦寒敗胃,故常用粳米或大棗為引以護胃扶正。   常見中成藥送服水   風寒藥配生姜湯   生姜有散風寒、解表止咳、溫中散寒的功效。用于治療風寒感冒、隱寒胃痛、吐瀉腹痛的方藥常以此為藥引。一般用3—5片生姜煎水取湯,可用于藿香正氣丸、附子理中丸、銀翹丸、銀翹解毒片、通宣理肺丸等。   補腎藥配淡鹽水   因咸味可以入腎,所以適用鹽水送服補腎類中成藥,如六味地黃丸、七寶美髯丹、金鎖固精丸、安腎丸等。   活絡丸配黃酒   黃酒酒性辛溫,有溫通經絡、散風寒、行藥勢的功效。黃酒與寒性藥物同服,可緩解其寒性;與熱性藥同服,可疏經活絡。服用時,一般用黃酒15—50毫升,溫服,如用作祛寒除濕、疏經活絡,可用黃酒送服通經活絡的活絡丸;用作活血化淤、消腫止痛,可用黃酒送服傷科藥七厘散。   養胃藥配大棗湯   大棗能補脾胃,益氣生津、和藥解毒。脾胃、產后虛弱者均需以此為引,一般用棗5—10枚,水煎取湯送服中成藥。如人參健脾丸、歸脾丸、香砂養胃丸等。   止瀉藥配小米湯   米湯能保護胃氣,減少苦寒藥對胃腸的刺激,常用于送服補氣、健脾、利膈、止渴、利尿和滋補性中成藥,如用小米湯送服治痢止瀉的香連丸;以大米湯送服八珍丸、人參養榮丸、十全大補丸等,用時可直接取煮飯時的米湯,不拘濃淡及用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xi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